耐心沟通 挖掘技术创造性 ——某花茶及其制作工艺发明授权代理手记
发布:2015-08-20 17:41:17 阅读:1805
耐心沟通 挖掘技术创造性
——某花茶及其制作工艺发明授权代理手记
作者:专利代理人 方小明
2011年9月,某园艺公司研发了一个新的技术,该技术生产的产品效果好,预期的市场效益非常高,该园艺公司正准备大量投产和销售。2006年和2008年,该园艺公司曾委托华南所申请过发明专利,由于之前申请的发明专利均获得了授权,该园艺公司的负责人刘总对华南所留下了深刻且专业的印象,于是,在该新产品投放市场前,他再次想起了华南所,带着对华南所的信任与期望,刘总将该花茶的新技术委托我们进行代理。
检索得知技术方案创造性不足,是否申请?
收到刘总提供的技术方案后,我所专利代理人方小明(以下简称“方工”)对技术进行检索分析,通过对专利数据库的专利文献检索和期刊论文检索,找到了10多篇相关性较大的对比文件,其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一就是该园艺公司在2008年申请的专利“某茶及其制作工艺”,该对比文件与本方案(某花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制备工艺大同小异,只不过是原来加工的原料是植物叶片,由植物叶片制成叶茶,如今的原料是植物花朵,由植物花朵加工成花茶,经过分析,方工给出的检索结论是:本方案的创造性不足,申请发明专利难度较大。
刘总得知检索结论后,非常着急,一方面表明该技术申请专利势在必行,同时对我们寄予厚望,希望给出合理化的规避意见,使发明专利顺利获得授权。
深入研究 重新布局 技术规避
在方工的建议下,刘总安排了资深技术人员冯工(以下简称“冯工”)进行协助,其本人也对该技术难点进行补充答复,同时还将制备的叶茶以及花茶的样品给到我们进行品尝。通过与刘总、冯工的充分沟通后,方工了解了该花茶的全套生产工艺,对技术进行了透彻理解后,她发现了该花茶生产工艺环节中的“亮点”步骤——软化,而且该技术点在原技术交底中并没用出现过,软化后的花朵进行杀青处理与花朵直接进行杀青处理对花茶的口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于是,方工大胆地向刘总提议推翻原来提供的技术交底方案,根据了解到的花茶的实际生产工艺,重新拟定权利要求的布局思路,并根据新的权利要求布局,重新检索确认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最终锁定,对比文件1(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名称为“沉香有机茶及其制作方法”的发明专利,对比文件2是名称为“某茶及其制作工艺”的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方工逐一列出了对比文件1、2与本方案的技术交叉点和难点,并将技术规避建议给到该园艺公司。
此外,通过叶茶和花茶的口感对比,方工还发现了花茶的口感比叶茶的苦涩味更浓些,经过与刘总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去除苦味的方案为:“杀青—炒制—提香”,通过三个步骤环环相扣,顺次加工,可将花朵中的苦味去除,且经过冯工大量的实验验证,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成功,并且制得的花茶的口感有了很大提升。
前后大概1个月的时间,新的技术方案终于确定,方工开始对专利文件进行撰写和布局,首先,在说明书中将对比文文件和本方案的区别进行了充分论述说理;其次,增加了临床应用例对该花茶的效果加以辅助说明,增强其应用保健效果;再次,增加第三方检测报告体现某花茶的天然保健效果,并对去除苦味的方案和软化等工艺埋下了伏笔,方工把定稿后的专利申请文件发给刘总,很快便得到刘总的认可。
最后,方工考虑到刘总希望产品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占有率后再公开该技术方案,于是,她提出了“不提前公开”的申请建议,也被刘总采纳。专利申请文件递交后,刘总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一通答辩 成功授权
2013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针对该发明专利发出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以下简称“一通”),审查员以两篇对比文件为基础,指出申请文件的全部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由于撰写前期的充分准备,加之说明书埋设的伏笔以及充分论述,一通答辩定稿很快就完成并递交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4年1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该发明专利申请得以顺利授权。得知下发了授权通知书,刘总对我们的努力和付出表示非常感谢,同时对我们华南所的专业水平及敬业精神大加赞扬!
案件结语
每一个技术对于申请人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方案,就算申请人失去信心了,代理人也不能放弃!用心与否是服务好坏的关键,而专业与否是案件成败的关键。好的专利代理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路漫漫其修远兮,华南所将秉承着“让中国人的智慧财产获得最专业的法律保护”的使命继续前行,华南所的代理人们也已经在路上了!
作者档案
方小明,专利代理人,2009年6月至今一直从事专利代理工作,擅长化工、机械类专利申请、审查意见的创造性答辩、发明加快授权等,有多例驳回复审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