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人访谈 | 杨希霞:至精至诚,成就客户

发布:2018-09-03 11:41:51 阅读:2018

她,11年深耕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及科技项目的申报与咨询工作;
辅导或初评过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
伴随着东莞市科技政策成长,她是最早的一批专家;
秉承工匠精神,她多年带领项目部门实现零缺陷、零差错;
她用青春和奉献展示着华南人的风采;
她用一言一行诠释着“成就客户、协同创新、激情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她更让我们看见什么是“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
她,就是项目部部长杨希霞。
 

访谈主持 | 音莲老师

 摄影、图片处理 | 红姗、淑君
 文字整理 | 若娜
 
成功没有捷径,细节决定成败
 
 
《华南人》:非常感谢杨部长来我们《华南人》:的访谈。首先请杨部长给我们介绍项目是做什么的,在知识产权中起到什么作用?
 
杨希霞:项目是通过辅导来引导企业,朝着政府政策指引逐步规范,从而得到政府的认可。
 
这些认可包含荣誉资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政府资金等。政府的项目要支持创新型企业,如何支持、如何把创新成果呈现出来,这些工作与项目息息相关。项目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点,去发掘企业的亮点,再去深化符合政府的政策。
 
《华南人》:这些奖励对企业有什么作用?
 
杨希霞:奖励作用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可以拿到政府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可以用于研发技术,或者研发设备购买;另一方面针对税收优惠,对税收重的企业很有帮助;还有人才引进、公立学位、社会服务、招投标等,这些都给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同时对于企业而言,申请项目一是可以跟着政策走,另一个作用是对自己的做好规范很有帮助,也能激发企业创新能力。
 
 
▲杨希霞担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技术指导
 
《华南人》:什么企业比较容易申请到项目资助?
 
杨希霞:不同的项目会有不同的支持方向,大体创新型企业比较容易获得政府的支持、大部分项目会有知识产权方面的要求。
 
《华南人》:项目申请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杨希霞:我们现在做的是全流程服务辅导模式。
 
在前期做一个3-5年规划,帮助企业不断完善才能拿到这个资金,告诉企业目前政府有哪些政策,我们哪些是可以拿到的。等政策出台后开始辅导企业按照申报要求准备申报资料,这些都是我们花时间比较多的地方。
 
后期的服务我们也做的比较细致,特别是首次拿到资助的企业不知道怎么入账,怎么填报表,怎么在财务报表找到对应数据,这些我们都在辅导企业。下一个重点工作是把后续服务和相关培训给企业,让企业做提前的准备,这也是我们的延伸服务。
同时,随着我们跟进发现,企业容易疏忽有几个点:
第一是技术研发前的检索和比对工作,技术研发方向不符合发展趋势就缺乏创新性,既不能利于占领市场,也会降低效率,提高成本,各个方面都受到影响;
第二个是人才引进,人才招进来是解决实际《华南人》:题,如果人员进来没有考虑到发展趋势,这样的人员配置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三个是财务。财务报表可以反应出特别多的信息,规模、利润、成本支出、研发费用,政府看了这个财务报表就大概知道你在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花费了多少,以及配置了多少人力财力,都可以通过财务报表看出来。
 
有两类企业比较注重知识产权:一个是尝到甜头的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去占领这个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另外一个是吃过苦头的企业,甚至是被竞争对手逼到破产的企业。企业很可能因为知识产权破产或者遭受沉重的打击,所以说政府重视这块,是有道理的。
 
《华南人》:跟我们有关的业务,一般涉及哪些政府部门的政策?
 
杨希霞:科技、经信、商务、财政、人力资源、工商、质检等都有。每次机构改革,我们都要迅速摸清楚这块是哪个政府哪个业务谁来管,这是我们的工作基础。政府的政策出来之后,要把这个政策快速解读,一是个分清对企业有没有影响;二能不能成为我们业务的产品。
 
《华南人》:企业对政府的资助清楚吗?
 
杨希霞:大部分企业不太关注政府政策,近两年随着政府宣传力度的加大,企业也越来越多关注政府政策导向。如果这个政策对企业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企业一般都不会关注。但有些政策其实特别好的,政府对研发的支持力度也很大,有一家广州的企业整个从省到市到区的奖励,一共拿了3000万,为企业深入做好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持。所以说企业要多关注政策这块,有些支持力度确实很大。
 
《华南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涌现很多新形式,对我们传统的硬创新会不会有阻碍?
 
杨希霞:政府现在是开放的状态,对出现的新模式或新应用会采取一定的支持。只是更倾向于支持我们这些依托实业基础实打实的硬创新,另外的一些更多的是在商业模式或者渠道等的创新。政府也会通过互联网+,商贸、信息化等其他的手段来支持,相对来讲是针对特定的领域和范围。
 
 
因为热爱,方可倾注
 
 
之前的经验也不是一辈子的,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最重要的是做一行爱一行,把事情做到很精,客户交代的事情能够仔细认真有效率的完成,达到客户想要的结果。每一年都以这样的原则去激励自己。
 
《华南人》:项目申报这块您做了10年。听说当年您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的硕士生,还有律师证,为何没有进入律师行业?
杨希霞:当初我刚进来做的是律师助理,法律和项目是完全分开的。后来做了一年后开始做项目,我发现项目申报很锻炼一个人的能力。
 
一、做项目不仅是帮助企业把申报材料做好,还要具备政策解读的能力。我当初能够快速入手,是因为我有法律基础,一些有涉及法律的政策可以快速理解并转化语言传达给我的客户,有点像翻译官的作用。
 
二、申报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除了把客户的资料梳理清楚外,还要根每一年的政策变化去调整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对不断出现的新《华南人》:题要去解决,这是比较大的挑战。我自己喜欢挑战新事物,所以一做就是10年。
 
之前的经验也不是一辈子的,需要每天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最重要的是做一行爱一行,把事情做到很精,客户交代的事情能够仔细认真有效率的完成,达到客户想要的结果。每一年都以这样的原则去激励自己。
 
▲杨希霞与《华南人》访谈主持人音莲老师
 
《华南人》:杨部长从表面看很平静,但从内心来看比较喜欢挑战新事物,不安于一个舒适固有的模式,更愿意走到不一样的领域去尝试。
 
杨希霞:虽然看上去每天做的事情一样,但都是有挑战的。我读了6年法律,经过系统的训练,而项目是全新的领域。
 
我们做项目申报不是简简单单的申报资料,而是从申报材料看到企业存在的《华南人》:题,比如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在同行竞争中是否有优势、还需要做哪些改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企业越来越规范,以减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当然我们也有来自客户本身的挑战,比如有些企业只想我们把项目做成就好了,并不是着眼于企业的综合发展。而我们公司一直的理念便是借助项目希望帮助企业走得更远,在创新路上少一些障碍。
 
《华南人》:听起来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申报工作,更像企业的咨询管理顾《华南人》:
 
杨希霞:我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人,也希望带领我的团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政府主导的方向是支持到更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倍增,这是政府的引导。
 
但是我希望以这个为基础,用好政府支持,我们可以给到企业更多附加值,同时告诉企业在哪些方面怎么改进,让这一切工作最终深化价值,我们也发现客户也在慢慢接受这点。
 
《华南人》:这种案例多吗?
 
杨希霞:比较多。我们辅导的一个企业,刚开始做高新技术企业,目的就是拿资金。在我们收集资料和资产盘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个企业生产设备投入很大,根据政府相关政策,我们另外规划了与投入设备相关的其他项目,获得了其他类型的政府资金支持;另一个是这个企业在申报政府资质时,只是想获得一个荣誉,在一年之后,特别幸运的,在获得政府认定的资质之后,享受了地方政府用地方面的优惠政策。
 
 
 

至精至诚,回归初心

 

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成就来自客户认可,哪怕中间要很多波折很多问题,那都值得。

 

《华南人》:做这个工作会不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杨希霞:会,我们的成就感来自于客户的认同,他们常常以报喜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们的成果,比如拿到地或者得到奖励,有的还发来感谢信、或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揭牌仪式等。

 

有一位客户,企业规模比较小、对知识产权了解不多,但老板本身是很重视的,只是周围的人不了解甚至反对。后来通过我们的引导,我们从各个方面给员工宣贯知识产权意识、一个个沟通、借助他们同行案例及讲解清楚现实的利好政策等,总之花费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最终他们愿意配合老板意愿申请,且获得很好的结果。之后这家企业的老板非常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去参加揭牌仪式,还给我们介绍业务。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成就来自客户认可,哪怕中间要很多波折很多题,那都值得。

 

 

▲杨希霞与项目部获得的部分荣誉

 

《华南人》:我们听起来也很受触动,就是因为我们的那份成就客户的心,真实地为客户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项目团队向来被认为很稳定很务实,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杨希霞:我们树立并坚守的团队意识是为客户负责任。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一个项目从开始到做完至少2年时间,我是希望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客户自己用心服务好,不要中间出现《华南人》:题就走,那肯定是不行的,这种心态很重要。

 

我对我们团队还是很认可的,他们不管这个事情多复杂,《华南人》:题有多难,第一个想到的是解决《华南人》:题,不会顾及时间多晚或者要额外付出多少,就是一个目标——尽力做到能力范围内最好,为客户做到最满意的结果。

 

▲杨希霞与她的项目团队

 

《华南人》:从团队的作风可以看见团队负责人的品质,足以看出你的榜样作用。

 

杨希霞:其实和组长的关系比较大。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组员,来践行“成就客户”的价值观,从目前来讲我觉得大家都在努力,并且把这个传统传递出去。

 

《华南人》:前段时间的第68届新人绽放,看到闭幕式的现场您很有感触,对团队内部打造有什么启发?

 

杨希霞:人员稳定除了工作性质有要求之外,还要从内心方面去认可。如果一个人对于工作内心不认可,对交付的客户不负责,即使有再强的工作能力都没用。

 

新人绽放是给大家种下种子,一个是公司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还有一个是让每个人更好地认清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事、可以给公司创造什么价值、能不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这个给新人和老员工都带来比较深的思考。最主要的还是要回归初心,从心出发。

 

《华南人》:对于政府项目申报,未来趋势有哪些?

 

杨希霞:一方面企业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政府会组织大量的宣讲给到企业,所以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对于我们而言,面对老客户要不断深化我们的增值服务,面对新客户要提供更精细化的服务。而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要探索如何去做新的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我们得紧跟市场的步伐,成就客户、协同创新、激情敬业这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追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