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高质量的专利文件(发明与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书的撰写重点
发布:2020-11-04 15:37:32 阅读:807
一个真正好专利,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技术本身有一定的创新性,也就是专利的新颖性、创造性;另一方面是专利文件撰写得很好,保护的范围(即权利要求书)合理、恰当。
一个好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能够经得起复审和无效的审查,也要经得起诉讼的锤炼。一个好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其记载的技术方案在之前的专利文件或非专利文件都找不到,让别人申请无效宣告不能成功。一个好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尤其是独立权利要求中全部是必要技术特征,是非要不可的技术特征,没有多余指定,这样的权利要求让侵权者逃不掉,他怎么做产品都会构成侵权。(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写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文件。)
首先,需获得完整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信息。一般而言,申请人委托之后,会提供技术交底书给专利代理师。专利代理师收到交底书后,认为有不清楚的,需进一步沟通确定技术方案,并确定关键技术点。
其次,正式撰写前要进行透彻的检索分析。由于专利文献等信息比较多,任何人都无法保证其专利检索是完整无误的,但专利代理师还是应当尽量检索到位,对专利文件进行充分的检索和分析。通过对在先专利文件的检索和分析,充分了解拟撰写专利所属领域的技术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的脉络。通过检索和分析,如果发现申请人的技术方案存在在先的相同或近似的专利,且该专利目前还处于有效状态,那么,专利代理师至少应该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提醒申请人,如果不改动该产品,继续生产、销售,存在专利侵权的风险,申请人应该对该专利进行规避。第二、该技术方案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可能不够,需要进一步挖掘发明创造点。
再次,找到一份最接近本方案的专利文件。在前期的检索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一份最接近本技术方案的专利文件,并以该最接近的专利作为本专利创造性的基准,目的是使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与最接近的在先专利相比,存在实质性的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否则,本专利之后很容易被在先文件证明(宣告)无效。
再次,与发明人进行二次创造。经过检索之后,进一步与发明人沟通,启发和促使发明人进一步创造,以完善技术方案和丰富权利要求。具体而言,通过与发明人的沟通确认,是否非那么写不可。比如说,发明人说“直接连接”,代理师可以问“间接连接行不行”;发明人说“活动链接”,代理师可以确认“固定连接行不行”;发明人使用的是下位概念,代理师可以问用上位的概念能不能做到;“和”“或”这些连接词,改一下行不行?通过不断的互动,推动发明人进行思考并进一步创造出更完善、更全面的保护方案。专利文件的阅读方法,不是一段一段的阅读的,也不是一句一句的阅读的,而是一个字一个字阅读的,必须咬文嚼字,确认是否非得如此描述不可。
最后,合理布局权利要求的结构。专利权利要求有两种极端的结构,即倒金字塔型和扁平型。倒金字塔型的权利要求是:权利要求10引用权利要求9,权利要求9引用权利要求8……层层缩小,10个权利要求只有10种保护方案。扁平型的权利要求: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3都引用权利要求1,10个权利要求也只有10种保护方案。都是比较极端的方式,只要极少部分的技术方案用此种方式是最适合的,大部分专利这样写,都不是最好的。权利要求2引用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引用权利要求2或/和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5引用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5引用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4,再加上“或”,也许只有8个权利要求,但是保护的方案远远不止10种。因此,不能仅仅以权利要求的个数来评判一篇专利的好坏。有些专利权利要求的个数少,不当然代表该文件写得不好。
除以上以外,撰写专利权利要求书时还需考虑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设置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是否方便侵权诉讼中的取证与侵权对比。例如,红外线的波长、声音的分贝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相关性等。例如,当发明与实用新型同案申请时,最好在独立权利要求部分,在不影响整体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细微的调整,为之后同时拥有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制造条件。再如,为避免某项专利的全部权利要求都被无效掉,可以虚构一些表面上看能够实现的技术特征,从而增加一两条从属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