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培训心得——何树良
发布:2013-11-19 10:05:17 阅读:1023
NLP总将超越技巧,而上升为一种心态。
开始没接触NLP教练技术之前,对这门课程有些疑虑,总不自觉的联系到那种大声喊口号,搞PK,拼泪水的课程,心中有些忐忑。但我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尝试听一下这门课程。
接触这门课程之后,发现自己反而有点喜欢它,在这个课堂上我发现自己真的能学到东西:
1、教练式问话与培训式问话的区别:在管理上,上级对下级总会情不自禁的采用一种辅导式的姿态,凭借自身的经验,指导下级去工作,例如上级会对下级说:我认为你的问题是…….,你应该做的是…….,如果我是你,我会……..等等,让下级按照他的方式去做,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往往导致下级缺乏创造性,下次即使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不会想办法,而直接去问上级找答案。
而教练式的问话,在于其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上级会引导下级去思考、去琢磨问题的本身,即使上级自身已经有答案,也不会直接干预下属的想法,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练式问话是:你注意到了什么…..;你想改变的是什么…..;你做些什么,这些改变就会发生….等等,让有能力之人,更能锻炼其能力。毕竟,教练不能代替运动员去参赛。
2、活在当下,怎样才算是活在当下?老师给出了一种说法是:不回忆过去、不展望未来,专心致志的做当下的事情,就是活在当下。老师解析说:回忆过去和展望未来对你现在处理的事情均没有帮助,因为过去的不能回来,未来的还没有到来,唯有专注于此刻的事情,才能让改变发生,才能让创造自己的想要的意愿。那我现在明白了,活在当下就是,例如:我现在写这篇培训心得,我就要专注于这篇心得的文字上,而不会去思考昨天的意见陈述是否具备说服力,也不会思考明天还有多少个案件等着我去处理,这就是活在当下。
3、上堆下切,上堆是了解事件的深层次需要,下切是了解事件的具体信息。这两个工具都特别好用,人往往喜欢概括一些事情,并且融入一些个人的情感。这些概括和情感不利于对实际情况的判断,那就通过“5个W和2个H”对事情进行下切,往往就会得到事情的真相。而上堆就是教会我们要跳出问题去看问题,一切以效果为导向。上述两个工具又涉及到“如何提问”的问题,如何提出强有力的问题,这就需要细心的聆听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事件的理解能力等。
4、在管理上要少问为什么。在学习上老师常常教我们要多问为什么,那为什么出来工作的管理上却要少问为什么呢?原来,当下级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上级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相信下级能够提出很多理由给上级,但这些理由往往是无济于事的。那这时上级就应该问:那你注意到了什么,你认为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此问话不仅能回到问题的本身,而且能让下级充分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5、隐喻,这是一个神奇的“造梦”工具,让我发现原来“梦”也能够解决问题,不管是工作上的或者是生活上的,它都管用。用一个比喻说:隐喻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能打开你不同的心结。这个“梦”脱离了当事人的主观意识,完全用感性的画面去引导当事人找出能够让其内心平静的场境,通过画面中的元素与实际结合,引发当事人思考在现实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工具要运用好,并不是那么简单,我感觉需要对心理学的要求很高,而且要懂得一定的催眠,真的是很神奇的一个工具!
除了上述工具外,还学到了:平衡轮圈、如何建立亲和感、清醒人生等等,让我收获良多。
获得上述工具,要感谢公司的支持,能够给予这次培训的机会,在此也希望自己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和生活中,实现“你好、我好、世界好”的三赢局面。
我相信:NLP总将超越技巧,而上升为一种心态。
代理部 何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