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发布:2019-12-16 14:23:02 阅读:774
第一部分 行业简介
一、世界模具制造行业介绍
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模具加工是材料成型的重要方式之一,与机械加工相比,具有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易生产、效益高等优点,因而在汽车、能源、机械、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模具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日本被誉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模具行业保持较快发展,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如图1-1所示,2011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已达909亿美元,2014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小幅增长,截止至2018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2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4%。预测2019年全球模具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200亿美元。
图1-1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现代机械制造业中,模具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模具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模具技术的进步,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技术,特别是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设备、船舶、轻工、电子和航天等行业中尤为突出。
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模具技术的开发,大力发展模具产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模具制造水平。可见,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加强模具技术的研发,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制造大型、精密、复杂、快速、高质量、长寿命模具,必须拥有高水平的模具技术,而高水平的模具技术涉及模具材料、制造技术、设计技术、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等多个层面,如图1-2所示。
图1-2
世界著名的模具研发机构主要有:德国斯图加特木学、多特蒙德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大众公司模具厂、奥迪公司模具厂、德国Shuller、Kuka、意大利Comau公司、美国Autobie Sebly、英国Delcam公司、以色列Cimatron公司、澳大利亚Moldflow公司、日本丰田公司模具厂、获原公司、富士公司、韩国现代汽车模具中心、中国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二、中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介绍
中国模具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三十年发展已使中国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及消费大国,建立起了模具工业体系。中国2017年的模具销售超过2000亿元,2000亿的中国模具消费值支撑了27万亿元的产品制造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秦珂在今年4月10日下午举行的“模具与现代制造业报告会”上表示,中国模具企业装备精良,模具制造生态圈健康,为下游产品制造业的效益放大器的作用显著。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市场导引下的能力提升体现 在集成产业链上的核心零件制造企业,为汽车、消费电子等消费支撑保障服务的模具行业,是这些制造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依然无法阻止中国成为世界模具之都。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国际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较为成熟的的设计制造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中国模具制造业已建立起了包括模具技术研发机构、模具生产和供应体系在内的模具工业体系,模具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有长足发展。
在模具行业快速发展下,模具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的普及、商业互联网向模具及其产业链延伸、3D打印在模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模具的智能化、轻量化新材料与大型塑料模具的出现与优化、大型级进冲模技术的成熟、模具标准件精细化等。
具体来说,以模具集成制造单元与技术的普及为例,近年来,模具除了具有自动送料、冲压成形、叠片计量、厚度分组、铁芯组合和产品输出、铰链装配连接等功能,又出现了复杂运动结构、模内加热、锻压、局部热控制、模内焊接、攻丝、局部注射、模内切割、模内检测等工艺组合过程。
再如,3D打印应用生产模具型腔是型腔模具发展的新动向,金属增材-减材组合制造技术是当今3D打印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3D逐层增材成形,结合高速铣定层厚轮廓减材精整,实现复杂金属零件的高精度制造。目前,应用领域排名前三的是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分别占市场份额的20.0%、16.6%和13.8%。
中国模具技术快速进步主要表现分析情况,如图2-1所示。
图2-1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可见,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技术正在赶超国际水平。此外,还可以从专利角度(参见本报告的图2-2)反映出中国模具技术的飞速提升。
第二部分 中国模具制造商业分析
一、中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日,第19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在上海开幕。从展会上了解到,2018年中国模具消费量为2555亿元,约占世界模具消费的三分之一,模具产值也占世界模具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据海关统计,中国模具出口2015年就超过50亿美元,2018年中国模具出口额为60.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84%,占全球模具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出口遍及全球约200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模具进口额为21.4亿美元,占中国模具消费值不到5%。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之称。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研究,2018年中国模具2555亿元的消费量,可以支撑起全国28万亿元的工业制成品,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从“大国重器”到人民生活变化提升的“幕后英雄”角色。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制造的模具依存度已超过90%,全国95%以上的模具企业涉及汽车模具。
据介绍,当今模具产业技术创新驱动特征明显,部分模具企业已从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的新阶段,一批企业已进入国际制造第一方阵。精细化、自动化、信息化、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加快了行业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模具产品继续向大型、精密、高性能、集成化方向发展,模具加工也正在向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效率方向发展。
图2-1
根据incopat数据统计,如图2-2所示,2008年以来,中国模具相关专利申请数量稳步上升。2018年全年申请专利数量达31505件,首次超过3万件,创下历史新高;由于2019年有部分专利的申请量暂未更新,所以只显示有5980件,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势头,专利数量也会在2万件以上。
图2-2
不过,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专利较为分散。从专利申请人来看,排名前十的专利申请人中,鸿海精密和安徽鲲鹏装备模具制造两家公司排在前两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485件、437件,合计占比不到0.7%;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数量为384件,位居第三。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模具企业加快“走出去”,完成相关并购超过20起,交易金额近70亿美元,主要并购方向是模具的智能化、电动化和轻量化。
如图2-3所示,模具的主要上游是模具钢、铸铁、塑料、数控加工机床等。由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下游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众多。在模具的下游应用中,汽车制造业模具使用量较大,模具是汽车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生产中95%以上的零部件都需要依靠模具成型。
图2-3
如图2-4所示,从产品结构来看,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模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目前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图2-4
根据海关信息统计,2018年中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822507.93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9.06%。其中进口总额为213972.98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4.30%;出口总额为608534.95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0.84%。
按模具种类分,进、出口最高的是塑料橡胶模具,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44.4%和60.18%;其次是冲压模具,分別占进、出口总额的41.94%和22.59%。
按进口货源地分,进口模具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德国、中国台澎金马关税区和美国。进口额为167780.11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78.41%。
按出口目的地分,中国出口模具市场主要是美国、德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和墨西哥,出口额为258,033.29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40%。
按进口目的地分,进口最多的是江苏、广东、上海、吉林和浙江。进口额为145,438.5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7.97%。
按出口货源地分,出口模具主要来自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上海。出口额为506,038.2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3.16%。
表2-1
二、模具制造行业主要企业上市商业情报信息
面对行业现状,中国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产业链延伸、企业间合作等多个途径逐渐实现战略突破。
1、 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模具业民营上市公司。主营汽车模具设计制造及整车工艺装备开发制造。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核心技术全部自主研发,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本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供货的国内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供应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研发投入,及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2、 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研制开发、生产子午线轮胎模具、液压式轮胎硫化机、精密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主导产品有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轮胎二半模具、巨型工程车胎活络模具、多种型号的液压式轮胎硫化机、轻载和重载工业机器人、精密机床等。公司研发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品牌价值显著,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被美国固特异、英国邓录普、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意大利皮列里等国际轮胎巨头列入全球采购供应体系,成为国内外高端客户的主流供应商。
3、 豪迈科技公司:公司是世界上技术领先、产能最大、品种最全、客户群最优的专业轮胎模具制造商,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轮胎模具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是世界轮胎模具行业的领跑者。
4、 昌红科技:成立于2001年,创立初期是以加工精密模具零件为主营业务的五金配件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至2010年已成长为一家涉及精密注塑模具、精密注塑成型、部件组装的OA系列核心精密零部件供应商,为世界各大品牌打印机、复印机厂商提供配套服务,同时也提供精密医疗及汽车模具的开发与制造。
5、 一汽铸造:一汽铸造有限公司简称“一汽铸造”,是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有大型汽车铸件生产企业。一汽铸造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是第一汽车制造厂铸工车间,1953年与第一汽车制造厂同步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为新中国生产第一辆解放牌卡车提供优质铸件。1999年3月12日由铸造厂、铸造二厂、精铸厂、铸模厂组成的一汽铸造有限公司成立,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一汽铸造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铸件生产基地之一。一汽铸造拥有自己的研发部门——技术中心,具有铸件开发、设计、科研能力并将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一汽铸造拥有自己的铸造模具制造基地,应用CAD/CAE/CAM/PDM技术和Pro/E等计算机软件提供完整可靠的三维数据,进行模具设计和制造。
6、 文一三佳:文一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一科技)成立于2000年5月,注册资本15843万元,2002年1月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20)。2016年6月, 安徽省瑞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文一控股集团下辖企业)并购铜陵市三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文一科技实际控制人。 公司现有员工总数800人,下属两个控股子公司、五个全资子公司和两个专业厂,主营业务有:半导体封装板块,产品有半导体塑料封装模具和设备等;精密零部件板块,产品有带式输送机托辊轴承座、密封件和汽车零部件等;挤出模具及设备板块,产品有挤出模具、挤出机和辅机等;LED板块,产品有LED支架、点胶机等。
7、 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精密注塑模具技术方案解决专家,主要从事家电,汽车,卫生洁具,医疗器械零部件等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的研发,设计,制造,注塑成型及部件组装,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模具制造,成型生产及组装的一站式服务。公司具有卓越的研发创新能力及强大的生产能力,目前公司及子公司拥有56项专利,同时掌握了一系列非专利技术。产品远销欧美及日本。
8、 成飞集成: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以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源系统研发及生产为主业,同时大力发展汽车工模具设计、研发和制造业务,主要产品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源PACK系统,中高档轿车侧围、顶盖、车门、翼子板等外覆盖件模具。在汽车模具方面:成飞集成是中国四大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之一,是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重点骨干企业,拥有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
9、 胜利精密:胜利精密2010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426),在中国、波兰、芬兰,爱沙尼亚、美国、日本等地拥有60多家全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胜利精密涉及精密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胜利精密是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领跑者,是产量和技术水平领先的湿法工艺锂电池隔膜生产商,是中国3C行业结构模组的提供商。胜利精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已经拥有专利近千项,并以创新的理念服务于众多的全球知名品牌,分别与联想、三星建立了笔记本电脑联合开发实验室,与库卡(KUKA)建立联合应用实验中心。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公司分别与国内知名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及应用中心等。
10、 江南模塑:主要从事汽车保险杠等零部件、塑料制品、模具、模塑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年汽车保险杠生产能力达600万套以上,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外饰件系统服务供应商。
以上都是关于模具制造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及核心产品的定位,其它相关公司有必要充分了解以上公司的技术研发动向,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好战略布局。
三、三大公司上市公报搜集信息汇总
二、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报信息汇总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的生产及销售,产品覆盖乘用胎模具、载重胎模具、工程胎模具、巨型胎模具等,作为轮胎成套生产线中的硫化成型装备,轮胎的花纹、图案、字体以及其他外观特征的成型都依赖于轮胎模具。公司主要客户为专业轮胎制造商,生产的轮胎模具产品是根据客户要求的相应技术参数设计加工的,具有个性化强、差异化程度高的特点。公司属于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的企业,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直接销售为主的经营模式。
(2)核心竞争力
公司是世界上技术领先、产能最大、品种最全、客户群最优的专业轮胎模具制造商,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轮胎模具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是世界轮胎模具行业的领跑者。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较大变化。
1. 研发创新和技术工艺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分注重研发创新,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并持续自主研 发、更新换代多种模具制造自动化专用装备,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大大 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公司熟练掌握了电火花、雕刻、精铸铝三种模具加工技术,同时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在模具制造过程中运用激光雕刻、3D打印等多种全新工艺,在技术工艺的全面性、先进性、稳定性上具有同行业无可比拟的优势。
2. 市场和品牌优势 作为全球技术领先、产能最大的轮胎模具制造商,公司在个性化、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的轮胎模具制造市场上遥遥占据领先地位,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客户对公司的认可和信任 日益加深。公司客户遍布全球,为国内外轮胎厂商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依靠强大的研发 能力、技术支持、产品品质与工期保障,公司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3.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优势 公司本着“努力把豪迈建设成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理想平台”的企业宗旨,秉承“合伙合作”的理念,创建和谐包容、创新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形成了支撑公司快速发展的雄厚文化底蕴,成为行业竞争对手不可复制的独特优势。公司拥有一支成熟、稳定、专业的管理团队,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全员创新、持续改进提高,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
1、 公司近十年的专利申请趋势。
如图3-1所示,该公司在2016、2017和2018年三年内,在模具制造方面投入的研发资金,相关的模具制造技术取得较大的突破,从而使该技术专利的申请相较于2016年之前呈现翻倍式增长。
图2-1
2、 公司在2019年申请专利的情况。
下表3-1所示的是公司在2019年所申请的专利情况。从专利的名称以及摘要内容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在轮胎及制造模具方面。
序号 |
发明名称 |
申请类型 |
摘要 |
申请号 |
申请日 |
发明人 |
1 |
刚性内模组件、轮胎模具以及硫化设备 |
发明 |
一种刚性内模组件包括:刚性内模,其包括多个第一部段和多个第二部段,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能够在收拢位置和扩张位置之间切换,在扩张位置中,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相互交替地设置,从而形成环状结构,而在收拢位置中,第一部段相对于第二部段处于升高的位置。还包括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分别驱动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的径向运动和轴向升降运动。还涉及包括该刚性内模组件的轮胎模具以及硫化设备。通过上述结构的刚性内模组件,可避免其中的各部段的相互干扰,且能适用于较大规格范围的轮胎。 |
CN201910721802.4 |
2019/8/6 |
张伟; 赵阳; 刘志兰; 付申玉; 杜平; 吴效华; 刘海泉; 李国召; 王克芹 |
2 |
刚性内模、轮胎模具及硫化装备 |
实用新型 |
本申请涉及轮胎硫化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性内模、轮胎模具及硫化装备,相对于传统的柔性内模,本申请的刚性内模合模后可以为胎坯各处提供均匀的压力,迫使胶料流动并重新分配,提高轮胎均匀性及动平衡性,轮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承托件能够承托各部段,可以以承托的方式将刚性内模整体托起,便于取胎或放置胎坯;引导组件限定了部段移动的轨迹,使得部段径向移动更为顺畅且运动轨迹恒定,运动过程不会发生干涉;采用该刚性内模的轮胎模具以及硫化装备,成型后的轮胎均匀性与动平衡性均得到有效提升。 |
CN201921263407.8 |
2019/8/6 |
张伟; 赵阳; 刘志兰; 吴效华; 杜平 |
3 |
旋转式活字块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公开了旋转式活字块及轮胎模具,它属于轮胎模具领域,设置于工件凹槽内,包括可在工件凹槽内垂直移动的支撑轴,支撑轴上设有多个转轮,每个转轮上均设有多个带有活字块的面,工件凹槽外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至少用于定位转轮。为方便实际安装,本发明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工件凹槽内,支撑轴设置在箱体内,定位机构设为箱体的外盖,旋转式活字块提前制作好后安装在工件凹槽中,不仅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还能够提高安装效率。 |
CN201910686295.5 |
2019/7/29 |
王培杰; 徐成镇; 安平; 孙日文; 杜平 |
4 |
排气装置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排气装置及轮胎模具,涉及轮胎硫化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排气装置包括:芯轴和套设芯轴的套壳,套壳与芯轴之间形成有排气通道;芯轴包括轴体,轴体的一端连接轴头,轴体的另一端连接轴端件,轴端件设有通槽,通槽贯通轴端件,且通槽背离轴头的一端封闭;轴端件用于对轴体轴向限位,且轴端件还用于通过收缩及回弹以装配套壳和芯轴。本发明提供的排气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芯轴关闭行程精度低,芯轴牢固度差、易断裂的技术问题,且可以避免排气通道阻塞和胶毛形成。 |
CN201910504263.9 |
2019/6/12 |
张伟; 王万里; 杜平; 孙日文; 李健; 冯立新; 臧贻照 |
5 |
一种轻稀土铸造铝合金、其制备方法以及轻稀土铸造铝合金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稀土铸造铝合金、其制备方法以及轻稀土铸造铝合金轮胎模具,涉及铝合金材料领域。该轻稀土铸造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数计包括:Mg 3.55.5%、Si<0.3%、La 0.0530.27%、Ce 0.040.2%、Ti 0.150.2%、Mn<0.3%、Fe<0.3%、Cu<0.1%以及Al余量。通过不同元素间的合金配比以及相应的工艺参数的控制,能够提高该轻稀土铸造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其含气量低,致密性佳,能够在长期硫化过程中保持表面质量稳定。 |
CN201910455520.4 |
2019/5/29 |
张伟; 韩东辰; 杜平; 韩桂强; 孙日文; 张恭运; 单既强; 韩明 |
6 |
一种导向装置及轮胎活络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轮胎模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导向装置及轮胎活络模具。本发明提供的导向装置增设了导向滑板,导向滑板通过压紧件压靠于导环,导向滑板与导环之间共同形成导向槽,用于与花纹块滑动配合。导向滑板的一侧具有外锥面,能够与导环的内锥面贴合,另一侧为平面。因此,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导向装置后,无需在导环上加工斜平面来跟花纹块配合,只需要对导向滑板进行曲面、平面的加工,而导向滑板由于体积小,其加工难度相对较低,加工精度也可以得到保证。因此利用本申请的导向装置,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导环加工的难度,也降低了模具整体的加工时间和成本,并且保证了模具的精度。 |
CN201910455105.9 |
2019/5/28 |
沈锡良; 陈忠磊; 管贻敏; 都路路; 王仁文; 齐世伟; 单既强 |
7 |
一种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及硫化装置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硫化装置技术领域,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硫化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成型模具、成型方法及硫化装置。本发明提供的成型模具,其包括压料机构、上模、下模和芯模。上模、下模和芯模共同形成模具型腔,上模上设置有与模具型腔连通的储料槽,压料机构包括压料凸起。成型模具使用时储存在储料槽中的生胶在压料凸起的挤压作用下进入模具型腔,在模具型腔中硫化成型,硫化过程简单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硫化生产效率。成型方法基于上述的成型模具实现。 |
CN201910431107.4 |
2019/5/22 |
蔡许良; 郭建; 张任; 马海波 |
8 |
一种硫化模具及硫化装置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硫化装置技术领域,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硫化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硫化模具及硫化装置。本发明提供的硫化模具,其包括上模、下模和芯模。上模、下模和芯模共同形成硫化腔室,硫化模具设置有与硫化腔室连通的入胶通道,且入胶通道远离硫化腔室的一端与外界连通。使用时,胶料从外界通过入胶通道注入硫化腔室中,至硫化腔室被胶料充满后即可开始进行硫化成型,加工过程更加简单方便,有助于提高硫化生产效率。 |
CN201910431106.X |
2019/5/22 |
蔡许良; 郭建; 张任; 马海波 |
9 |
一种排气装置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轮胎制造技术领域,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排气装置拆装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排气装置及轮胎模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排气装置具备进气端和排气端,其包括套壳、芯轴以及限位机构。套壳内开设有内孔,芯轴设置在内孔中,与套壳之间形成排气通道。限位机构设置在套壳上,芯轴上设置有限位槽,当限位机构处于第一预设状态时,限位机构嵌入限位槽中,用于限制芯轴在自排气端朝进气端的方向的运动;当限位机构处于第二预设状态时,限位机构与限位槽分离,限位机构的限位作用消失,从而使芯轴能够顺利从套壳中脱离或装入套壳中,实现排气装置的拆装,拆装方便。 |
CN201910362671.5 |
2019/4/30 |
王万里; 夏世涛; 孙日文; 杜平; 张伟; 王磊; 刘贵松 |
10 |
一种夹持机构、胶囊夹具及硫化装置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硫化设备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夹持机构、胶囊夹具及硫化装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包括夹持结构。夹持结构具备用于夹持胶囊一端的夹持腔,且用于与设置在远离胶囊拆装侧的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由于夹持腔设置在夹持结构上,在进行胶囊更换时,仅需将夹持结构从固定件上拆下即可,无需拆卸固定件,拆卸更加方便。胶囊夹具包括上夹持机构和上述的夹持机构,上夹持机构具备用于固定胶囊一端的上夹持腔,夹持机构和上夹持机构分别用于夹持胶囊的上下两端。硫化装置包括上述的胶囊夹具。 |
CN201910337271.9 |
2019/4/25 |
周金丛; 赵桂金; 赵阳; 唐乃玺; 仲超; 刘志兰; 刘卫华; 付春华; 王海强 |
11 |
一种橡胶胀模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硫化生产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橡胶胀模力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橡胶胀模力检测装置包括模具以及连接于模具的检测件。模具具备用于容纳橡胶的容纳腔。检测件用于当容纳腔中的橡胶受热时,输出表征橡胶的胀模力值的信号。获知橡胶的胀模力后,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胀模力设置锁模力,在防止出现胶边的前提下减少模具损伤,延长模具寿命;而且能够为模具设计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撑,有助于模具设计优化。橡胶胀模力检测方法能够获得橡胶硫化产生的胀模力。 |
CN201910290604.7 |
2019/4/11 |
赵阳; 刘志兰; 吴效华; 张伟; 杜平 |
12 |
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发明 |
一种电火花加工机床包括床身和工作台,其中,在床身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在两个相对的支撑部上支撑有动梁,其中,动梁能够相对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运动,在动梁上安装有工具组件,工具组件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其中,在动梁和支撑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有电极库,电极库中包括至少一个备用电极,用于替换工具组件上的电极。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结构可提高控制精度,并有助于实现对电极的自动更换。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CN201910242129.6 |
2019/3/28 |
王文广; 王钦峰; 李处来; 徐森; 贾金光; 张伟; 闫方清; 王德友; 邱文娜; 马明; 王聪; 刘晓东 |
13 |
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实用新型 |
一种电火花加工机床包括床身和工作台,其中,在床身上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支撑部,在两个相对的支撑部上支撑有动梁,其中,动梁能够相对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运动,在动梁上安装有工具组件,工具组件包括用于对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的电极,其中,在动梁和支撑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中设置有电极库,电极库中包括至少一个备用电极,用于替换工具组件上的电极。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结构可提高控制精度,并有助于实现对电极的自动更换。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CN201920406977.1 |
2019/3/28 |
王文广; 王钦峰; 李处来; 徐森; 贾金光; 张伟; 闫方清; 王德友; 邱文娜; 马明; 王聪; 刘晓东 |
14 |
电火花加工机床及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实用新型 |
一种电火花加工机床包括床身和工作台,在床身上设置有工具组件,工作台用于保持所要加工的工件,且工具组件能够相对于工件运动,其中,工作台包括:油槽,在油槽中可摆动地设置有工件保持部,工件能够保持在工件保持部上,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工件保持部相连接,用于驱动工件保持部相对于油槽的摆动。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结构可提高控制精度,还有助于将工件充分地浸入电火花油中,以改善加工质量。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生产线。 |
CN201920407176.7 |
2019/3/28 |
王文广; 李处来; 徐森; 贾金光; 闫方清; 王德友; 邱文娜; 仪德忠; 魏晓; 高顺彤; 申莉莉; 金波 |
15 |
轮胎活络模具限位装置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模具结构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模具维护、更换型腔等时,限位件拆装调节不便的问题,提供轮胎活络模具限位装置及轮胎模具。轮胎活络模具限位装置包括:限位件,限位件配合于从模具的导环的内周面凹入的容纳孔,并具有一端伸出导环的内周面的伸出状态和不伸出导环的内周面的缩回状态;弹性元件,弹性抵顶限位件以将限位件弹性限定于伸出状态或缩回状态;调节件,调节件可活动地设置于导环,并能够受调节带动限位件克服弹性元件的弹性力以改变其所处的状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模具维护、更换型腔等时,无需将限位件完全拆除,只需要通过调节件调节即可完成滑块是否限位的目的,具有拆装调节方便。 |
CN201910165533.8 |
2019/3/5 |
白凤琛; 周金丛; 张伟; 杜平; 王相宁 |
16 |
一种模具及模具制造方法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及薄膜产品制造方法。模具用于产品的模制成型,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及下模具有型面,当模具装配好时,上模型面和下模型面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模具腔室;排气系统,排气系统设置于上模和/或下模,排气系统连通模具型腔及模具外部。从而改善了使用模具定型,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厚度不满足要求、产品褶皱、局部缺材等情况。 |
CN201910109496.9 |
2019/2/2 |
高龙飞; 刘志兰; 吴效华; 张伟; 孙日文 |
17 |
一种模具 |
实用新型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具,模具用于产品的模制成型,其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及下模具有型面,当模具装配好时,上模型面和下模型面至少部分间隔设置形成模具腔室;排气系统,排气系统设置于上模和/或下模,排气系统连通模具型腔及模具外部。从而改善了使用模具定型,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厚度不满足要求、产品褶皱、局部缺材等情况。 |
CN201920187249.6 |
2019/2/2 |
高龙飞; 刘志兰; 吴效华; 张伟; 孙日文 |
18 |
一种工件夹持装置 |
实用新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件夹持装置,它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工件固定架和支撑件,工件固定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件上,支撑件优选用梯形结构,稳定可靠,工件固定架一端设有驱动工件固定架转动的驱动装置,工件固定架用于夹持工件,通过驱动装置实现工件固定架的旋转,进而带动工件一同旋转完成工件加工位置的改变,替代了原有的多人翻活或采用行车等装置辅助翻活费事费力的工作,有效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CN201920047942.3 |
2019/1/11 |
蔡鹏; 刘呈佳; 王夕升; 曹传胜; 任军 |
19 |
轮胎模具的内模组件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胎坯模制成轮胎的轮胎模具的内模组件和轮胎模具。内模组件包括由多个内模一和多个内模二构成的内模和驱动装置。内模一和内模二沿周向交错设置,内模能够沿径向在收缩状态与扩张状态之间移动,内模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呈内锥形面。驱动装置包括内模导向锥,内模导向锥具有外锥形面,通过内模导向锥相对内模的轴向移动驱动内模从收缩状态移动到扩张状态,或反之。内模一和内模二与内模导向锥通过设置在内锥形面以及在外锥形面上的锥面凹槽-锥面导向条在径向有间隙地配合。在合模状态,内模一与内模导向锥之间的第一间隙小于内模二与内模导向锥之间的第二间隙,使得当内模从扩张状态收缩到收缩状态时,内模一先于内模二径向收缩。 |
CN201910008378.9 |
2019/1/4 |
张伟; 刘志兰; 赵阳; 吴效华; 杜平; 孙日文 |
20 |
一种内模组件、内模组件的使用方法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内模组件、轮胎模具内模组件的使用方法及轮胎模具。内模组件,其包括胶囊,以及包括多个第一型芯和多个第二型芯构成的型芯组件。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沿周向交错设置,使得型芯组件能够沿径向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在开启状态,型芯组件脱离轮胎或胎坯;在闭合状态,型芯组件支撑轮胎或胎坯,且型芯组件的外缘轮廓对应于轮胎或胎坯的内缘轮廓;在闭合状态或在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过渡过程,型芯组件通过胶囊的膨胀作用,被推动径向向外移动,从而驱动型芯组件从开启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 |
CN201910008778.X |
2019/1/4 |
李长江; 马海波; 张任; 杜平; 张伟; 单既强; 张恭运; 孙日文 |
21 |
一种刚性型芯及轮胎模具 |
发明 |
本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而涉及一种刚性型芯及轮胎模具。刚性型芯包括中心机构、多个第一型芯、多个第二型芯,以及多个固定设置的第一驱动部和多个固定设置的第二驱动部。第一型芯、第二型芯的径向内侧通过与中心机构可活动地连接,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径向外侧均具有驱动面,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的径向内侧均具有配合面;驱动面和/或配合面径向向外倾斜;当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在径向方向上相互错开;当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围合成环形结构,且第二型芯比第一型芯先到达闭合状态。 |
CN201910009362.X |
2019/1/4 |
李长江; 马海波; 张任; 杜平; 张伟; 单既强; 张恭运; 孙日文 |
22 |
轮胎模具的内模组件及轮胎模具 |
实用新型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将胎坯模制成轮胎的轮胎模具的内模组件和轮胎模具。内模组件包括由多个内模一和多个内模二构成的内模和驱动装置。内模一和内模二沿周向交错设置,内模沿径向在收缩状态与扩张状态之间移动,内模的内周面至少一部分呈内锥形面。驱动装置包括内模导向锥,内模导向锥具有外锥形面,通过内模导向锥相对内模的轴向移动驱动内模从收缩状态移动到扩张状态,或反之。内模一和内模二与内模导向锥通过设置在内锥形面以及在外锥形面上的锥面凹槽-锥面导向条在径向有间隙地配合。在合模状态,内模一与内模导向锥之间的第一间隙小于内模二与内模导向锥之间的第二间隙,使得当内模从扩张状态收缩到收缩状态时,内模一先于内模二径向收缩。 |
CN201920018523.7 |
2019/1/4 |
张伟; 刘志兰; 赵阳; 吴效华; 杜平; 孙日文 |
23 |
一种内模组件及轮胎模具 |
实用新型 |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内模组件及轮胎模具。内模组件,其包括胶囊,以及包括多个第一型芯和多个第二型芯构成的型芯组件。第一型芯和第二型芯沿周向交错设置,使得型芯组件能够沿径向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移动;在开启状态,型芯组件脱离轮胎或胎坯;在闭合状态,型芯组件支撑轮胎或胎坯,且型芯组件的外缘轮廓对应于轮胎或胎坯的内缘轮廓;在闭合状态或在开启状态向闭合状态过渡过程,型芯组件通过胶囊的膨胀作用,被推动径向向外移动,从而驱动型芯组件从开启状态移动到闭合状态。 |
CN201920018479.X |
2019/1/4 |
李长江; 马海波; 张任; 杜平; 张伟; 单既强; 张恭运; 孙日文 |
表2-1
三、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报信息汇总
(1)主要业务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从事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等。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汽车车身冲压件、检具及装焊夹具,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中的汽车模具子行业。该行业集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于一身,在整个汽车工业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和效益放大器。
近年来,公司持续稳定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已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企业。目前公司客户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知名汽车厂商和众多国际知名汽车企业。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生产装备、居于行业首位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以及广泛而稳定的客户资源为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核心竞争力
1、品牌优势——稳定而广泛的客户资源公司自设立以来,在汽车模具领域深耕细作,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取得了国内外客户的广泛信赖,积累了大量稳定而广泛的优质客户资源。
在国内市场,公司客户覆盖了绝大多数知名的合资和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多年来,公司为上海通用、上海大众、武汉神龙、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华晨宝马、广州本田、观致汽车、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国能汽车等企业配套了几十款中高档轿车部分覆盖件模具,并为奇瑞汽车、长城汽车、华晨金杯等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提供了多款新车型整车模具的开发制造服务。在国际市场,公司陆续为包括通用、福特、菲亚特、标致雪铁龙、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保时捷、OPEL、塔塔、特斯拉等众多国际著名汽车企业提供模具开发制造服务。
2、规模优势——全球生产规模最大
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行业处于成长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约300 家,绝大部分规模较小、技术和装备水平有限。本公司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供应商,行业领先的规模使公司在成本控制、大额订单的承接及快速响应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技术优势——坚持创新,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生产的各个环节对装备、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公司在行业内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设计技术方面,公司居国内领先地位,集多年实践经验,公司建成了囊括车身所有冲压件的工艺分析和模具结构设计的数据库,为模具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公司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 100%的制件 CAE 分析、100%的模具全三维实体设计、100%的模具设计防干涉检查、100%的实型数控加工等;在研发装备方面,公司拥有多种先进的测量手段,所采用的数码照相、光学投影、机械触指等各种原理的大型测量设备和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通过承接并主导“国家 863”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高层次科技研发项目,掌握了汽车模具开发的多项关键技术,提升了公司的整体技术水平。截至 2018 年末,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 65 项,商标权 5 项,专利 162 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 138 项,发明专利 24 项。
4、装备优势——国际领先
通过近几年大力度的投资改造,公司现已装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CAE/CAD/CAM 系统,建立了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实现了管理信息网、CAE/CAD/CAM 产品数据网互连,达到了电子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公司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大型高速数控机床、大吨位大台面冲压机床、大型三坐标测量机等,公司装备规模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5、人才优势——高素质团队及优秀人才储备
经过四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公司成就了以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常世平为首的模具领域高素质的核心管理团队及技术队伍。截至 2018 年 12 月末,公司在职员工 2,951 人,其中具有大学以上学历 1,805 人。技术研发人员 850 人,研发人员中特殊津贴专家、授衔专家、硕士、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以上高级人才近 80 名,其中 23 名入选天津市“131”人才工程。优秀人才的储备和合理的人才结构铸就了本公司一流的技术研发水平。
6、一体化优势——较强的快速响应能力及提供新车开发全套工艺装备
公司按照“统一市场、统一设计、统一采购、专业制造”的原则,通过控股、参股的方式,集合了多家具有一定制造能力的模具企业,形成了对外营销高度集中,对内专业分工的集团化运作模式。上述运作模式在提高公司快速响应能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模具生产成本。
凭借在模具领域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公司以模具业务为基础,开发了汽车检具和装焊夹具产品,具备了为客户新车型开发提供全套“模、检、夹”工艺装备和整车技术协调服务的一体化配套服务能力,同时公司积极拓展汽车冲压件业务,进一步完善了产品链,扩大了盈利空间。
(3)经营发展方向
1、把握国内汽车自主开发加快和全球汽车模具采购向中国转移的历史机遇,坚持以高端汽车覆盖件模具业务为核心,整车车身装备开发与系统集成服务为延伸的业务路线;充分利用公司领先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装备和规模优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巩固并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公司发展成为配套齐全、技术实力雄厚、产业链完整的世界汽车模具产业的新“旗舰”。
2、利用公司所处的区位优势,积极响应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在打造模具产业旗舰的同时,夯实各业务板块,深入挖掘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和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实现多元化战略布局。
(4)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
下表3-2所示的是公司在2019年所申请的专利情况。从专利的名称以及摘要内容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的主要研发方向在冲压模具方面。
序号 |
名称 |
摘要 |
申请日 |
专利类型 |
1 |
一种冲压模具用退料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用退料装置,所述退料装置设于冲孔模具上,包括支架、退料板和导向块,所述支架内设有竖直的滑槽,所述退料板与支架相垂直,退料板的一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与退料板相垂直,所述退料板从导向块所设导向槽内穿过;所述支架上设有斜槽,所述斜槽贯穿所述滑槽两侧的支架侧壁,所述斜槽靠近退料板的一侧较低;所述退料板上固设有导向杆,所设导向杆插接于所述斜槽;所述支架固设于冲孔模具的顶板,所述导向块固设于冲孔模具的底板,所述冲孔模具的底板上设有与支架相匹配的竖槽。该冲压模具用退料装置,由顶板的运动带动支架和退料板运动,利用冲压模原本的动力,不会产生新的能耗,节省成本,易于操作。 |
2019/7/9 |
发明申请 |
2 |
一种冲压模具用冲孔凸模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用冲孔凸模,包括包括顶板、承柱台和定位块,所述顶板上设有定位槽,所述承柱台和定位块组装固定于定位槽内,所述承柱台的下部固设有冲头;所述称柱台的两侧设有紧固板,承柱台和顶板与紧固板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容纳槽和紧固槽,紧固板上端与承柱台转动连接,下端抵接于紧固槽底面上。该冲压模具用冲孔凸模,重头通过组装的形式固定于顶板上,使用过程中,冲头磨损时便于替换,而不必更换整个冲孔凸模,节省成本,在承柱台的两侧设置紧固板,通过紧固板和紧固槽的摩擦力和顶紧力,使承柱台不再产生松动,保证冲孔的精度。 |
2019/7/9 |
发明申请 |
3 |
一种冲压模具降温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降温装置,包括导板,所述导板的中部设有冲头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外周围设有螺旋状冷却槽,冷却槽的下端开口与进液槽相连通,上端开口与出液槽相连通,所述进液槽和出液槽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相连通,所述进液管与液氮储存罐相连,所述出液管与液氮收集罐相连;所述出液槽上设有排气管,所设排气管与储气罐相连。该冲压模具降温装置,冲头外周的导板上设有螺旋状冷却槽,冷却槽内通有液氮,通过循环的液氮给冷却槽周围降温,包括位于冷却槽内周的冲头,彻底解决冲孔模具的降温问题,使用液氮为降温循环液,比循环水的冷却效果更好,同时设有防爆槽和储气囊,解决液氮气化体积膨胀的问题。 |
2019/7/9 |
发明申请 |
4 |
一种冲压模具用定位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用定位装置,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有的外传送结构、底板、内传送结构和内挡板,所述底板呈环状,所述外传送结构和内传送结构分别与底板的外侧和内侧滑动连接,所述内挡板与内传送结构滑动连接,所述内传送结构和外传送结构均由步进电机带动;所述底板上设有冲孔和落料口;所述内传送结构上固设有若干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内传送结构垂直。该冲压模具用定位装置,通过底板支撑工件,通过内传送结构和外传送结构运送工件,通过内定位板和外定位板定位工件,底板上设有冲孔和落料孔,同时兼具工件输送结构、冲孔模具下模和退料装置的作用,使工件的冲孔加工更加便捷、安全。 |
2019/7/9 |
发明申请 |
5 |
一种冲压模具用防滑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冲压模具用防滑装置,包括弧板、顶板、顶杆和定位装置,弧板的两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顶杆与定位装置平行而设,顶杆的下端套设有滑块B,顶杆通过滑块B与顶板滑动连接,滑块B与顶板转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的下端与顶板转动连接,顶杆与定位装置的顶端通过滑块A固定彼此间的距离,且均与滑块A滑动连接,滑块A沿弧板滑动,所述滑块A上设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缩丝杠与顶杆固定连接。该冲压模具用防滑装置,设于冲压模具的下模之上,通过顶杆将待加工工件禁锢于待加工区域,顶杆的角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待加工工件,节省开模成本。 |
2019/7/9 |
发明申请 |
6 |
一种冲压模具卸料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卸料装置,包括卸料台、输料台以及支撑台,所述卸料台与所述输料台铰接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卸料台以及输料台下部,所述支撑台包括连接的横向台以及纵向板,所述卸料台上设置有可移动取料架,所述取料架端部设置有吸盘,所述卸料台底部铰连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置于所述横向台上,所述输料台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输料台滑动连接,所述支架另一端与所述纵向板铰接相连。本发明的冲压模具卸料装置结构简单,卸料与输料方式多样。 |
2019/7/5 |
发明申请 |
7 |
一种汽车零件定位冲压模具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零件定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盖、下模座、定位围板以及垫板,所述垫板上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四周设置有定位围板,所述定位围板与所述下模座形成固定空腔,所述下模座正上方设置有上模盖,所述上模盖包括与所述固定空腔相配合的侧板,所述下模座外壁以及所述定位围板内壁处均设置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中均布有若干滚珠。本发明有效的阻止了材料和模具的震动,其定位精准,结构简单。 |
2019/7/5 |
发明申请 |
8 |
一种汽车紧固件冲压模具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紧固件冲压模具:包括固定设置的下模座以及位于下模座正上方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中部设置有凹模,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与所述凹模相配合的凸模,自所述凸模上表面开凿有贯穿凸模以及下模座的纵向通道,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与所述纵向通道相通的横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中设置与其相匹配的可纵向移动的顶料机构,所述顶料机构处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伸入所述横向通道中,所述顶料机构端部设置有上弹簧,所述上弹簧固定于所述下模座底部。本发明的汽车紧固件冲压模具可以较好的控制顶料高度,保证顶料的平稳性,其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
2019/7/5 |
发明申请 |
9 |
一种汽车连接板冲压模具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连接板冲压模具,包括固定设置的下模座以及位于下模座正上方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中部设置有凸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模相配合的凹模,所述上模座两侧壁处设置有两个相对的推拉单元,所述每个推拉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侧壁处的横向压杆、横向压杆端部活动连接的连接斜杆以及连接斜杆端部活动连接的横向推杆,所述下模座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推杆相配合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中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通过所述横向推杆的推动在所述移动槽中进行移动。本发明通过设置推拉单元,在下模座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推拉单元挤压移动块来夹紧稳定连接板,保证了其冲压质量,其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
2019/7/5 |
发明申请 |
10 |
一种冲压模具导向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压模具导向装置,包括导柱,所述导柱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入部、行进部以及固定部,所述行进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初入段、过渡段以及定位段,所述初入段为第一圆台形结构,所述第一圆台形结构上端面与所述导入部相连,所述第一圆台形结构底端面与所述过渡段相连,所述过渡段为第一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一圆柱形结构的曲面均布若干第一凸起,所述定位段为第二圆柱形结构,所述第二圆柱形结构的曲面均布有若干凹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行进部设置为连接的初入段、过渡段以及定位段,实现逐步导向定位准备的效果,其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体积小使用寿命长。 |
2019/7/5 |
发明申请 |
图2-2
四、文一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报信息汇总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涉及到六个相关领域:
1、化学建材挤出模具及配套设备,属于化学建材行业。
主要业务:设计开发、制造并销售挤出模具及设备。
主要产品:腔高速挤出成型模具、多腔稳定高速模具、共挤模具、发泡模具类、其它非门窗类复杂制
品生产模具;挤出机下游设备:定型台、牵引机、切割系统及翻料架。
用途:该类模具及设备主要用于生产塑料门窗用的型材、板材、装饰型材等领域。
经营模式:直销+代理+网络销售。经营模式:直销+代理+网络销售。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内外贸的销售占比,设备类产品的销售占比,生产成本的费用占比,新品研发的占比等。
主要业务:设计、制造、销售半导体封测设备、模具及精密备件。
主要产品:MGP 模具、自动切筋成型系统、AUTO 模盒、排片机、塑封压机、自动封装系统、冲流道机、半导体精密备件等
用途:半导体器件生产过程中,封装成型使用所需设备和模具。
经营模式:自主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产品的经营模式。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全球半导体产业已步入成熟期,半导体产业年均增速有所放缓,但消费类电子产品仍将是推动未来几年半导体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制造、智能交
通、医疗电子以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等新兴应用市场的扩展和普及,全球半导体产业在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
3、新型环保节能 SMD LED 支架类产品及 LED 点胶设备,属光电行业。
3.1、主要业务:SMD LED 支架和点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2、主要产品:2835、5630、3806、5050、3020,以及 LED 点胶机等。
3.3、 用途:LED 产品最主要的原物料之一,负责承载芯片、导电和散热;LED 封装。
3.4、 经营模式:自产自销。
3.5、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LED 产品的广泛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4、精密零部件制造、轴承座及配套的注塑件,属于装备制造行业中的精密机械加工、重型机械带式输送机行业。
4.1、主要业务:精密零部件。
4.2、主要产品:精密冲压件及精密注塑件,其中冲压轴承座及密封件产品约占公司销售额 90%以上。
4.3、用途:用于重型机械中长距离散料输送带式输送机零配件。
4.4、经营模式:由用户提需求,下订单定制化制造。
4.5、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凭借自身优质的质量和服务,海德精密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得到全球大部分高精端客户的认同,且不同程度地展开了良好的合作,目前产品已经直接出口到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4.6、其它:2018 年,公司投资建成了第二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机器人冲压生产线和首台注塑生产设备
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改造。
房屋建筑门窗类产品是公司 2016 年涉足的行业,属于建筑门窗行业,主要是与控股股东房地产产业配套。
5.1、主要业务:主要从事门窗的生产及销售业务。
5.2、主要产品:铝合金或塑钢材质的固定窗、平开窗、推拉窗、百叶窗、平开门、推拉门等。
5.3、用途:门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的整体造型有很大的影响。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
5.4、经营模式:设计、生产、销售型的经营模式。
5.5、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房地产的兴衰、政府单位及安置房的拉动、市场容量、消费习惯和竞争品牌等。
5.6、其它:
1)2018 年初,新一轮环保督查致使铝型材、玻璃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到一些项目的门窗价格上调。
2)2018 下半年,油价上涨幅度过大,导致门窗运输成本的增加。压缩了门窗利润空间。
6、YC 系列机器人。
YC 系列机器人,用于冲压行业自动化产线的项目,替代人工减少劳动强度,有着广泛的前景。
公司已成功完成两条海德精密机器人产线改造工作,当前正处于外部市场推广中。
2018 年,成立了文一三佳(合肥)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发展公司智能机器人装备产业。
(2)核心竞争力
1、化学建材挤出模具及配套设备。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1.1、品牌优势:产品性价比高,并且公司生产的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有着长时间稳定的挤出,可以为客户节省部分原料。售后服务体系较为完善。
1.2、语言文化优势:各国和地区的代理既了解当地环境习俗,也都是塑料挤出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公司拜访客户、参加展会及合同操作过程中,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客户沟通。
1.3、针对外贸客户:性价比较高,在提供优越服务和质量的前提下,能保证价格的优势。
1.4、模具设计方案稳定,经过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建立了客户设计数据库,使后期的产品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设计方案更加先进。
2、半导体塑料封装模具、装置及配套类设备产品。
2.1、 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重要变化:
三佳山田依托日方合作伙伴的技术支持,目前产品技术在国内趋于领先;公司作为老牌半导体封测专业设备供应商,在业界享有一定口碑,在行业有名牌效应;2018 年上自动化生产线,节能增效。
富仕三佳从韩国富社引进技术和生产线,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水平。富仕三佳负责起草了《塑封压机国家标准》、《自动封装系统国家标准》,公司起草《全自动封装系统国家标准》是应国家工信部的要求而拟的,截止目前尚未正式公布。
3、新型环保节能 SMD LED 支架类产品及 LED 点胶设备。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随着 LED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封装厂也在寻找有实力的材料厂商合作,形成战略合作,共同应对市场。中智公司是文一科技下属子公司,品牌、实力被行业所认可,产品销售国际国内知名封装企业,在行业里有较高的知名度。公司成立之初就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和行业高水平技术人才;兄弟公司专业生产 LED 封装模具及配件,可配套我司支架生产;我们拥有自己专属的 LED 电镀线,综合配套能力较强,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4、精密零部件制造、轴承座及配套的注塑件。
4.1、公司核心竞争力及其重要变化:海德精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质量控制优势、客户市场优势和自动化设备投入优势四个方面。
4.2、上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变化对公司的影响:2018 年,公司已经进行制定《带式输送机用托辊冲压轴承座技术条件》行业标准工作;公司投资建设第二条轴承座自动化机器人冲压生产线,进一步凸显了我公司生产设备优势。
(3)经营发展方向
1、化学建材挤出模具。
1.1公司业务规模:现有职工近 200 多人,因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周边的配套加工能力和供应链
水平逐步提高,对公司产品加工以及内部资源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可以满足年产 800 套模具和 50 套下游设备的需求。
1.2经营区域:全球
1.3产品类别:挤出模具和设备
1.4国内部分竞争对手:耐科科技、铜陵格瑞特、建园模具等。
1.5公司业务关联的宏观经济层面或行业环境层面的发展趋势:型材生产行业整体开始更倾向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制品,欧美等发达地区在制品结构以及材料等基础上不断突破,但受限于经济放缓,未达到市场的广泛响应。但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依然是以此为主旨。各种跨行业、复合型产品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关注,同时在信息时代的促进下,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加迅速。新技术以及新产品一经投放能得到迅速的反馈并衍生出新的更合理的技术和产品。
1.6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TRINITY 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中的优势在于从事模具行业的历史悠久,上市公司的品牌、服务方面更有保证。在长期的合作中往往更容易获得一些大客户的认可,拥有稳定的大客户群。另外中国市场相对低廉的成本使 TRINITY 产品在与国外竞争对手比较时,性价比更高,更能获得中低端客户认可。三佳模具与国外模具商的优势在于价格优势。众所周知,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占据着世界加工的中心,有着价格优势。与国内模具商相比,佳模具在品牌、技术、销售、管理、服务上都有优势。
1.7优势:三佳是老品牌,借助企业自身的平台和品牌优势,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合理缩短交货周期,有效提高调试效率,对于客户反馈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目前,国内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型材厂在走系统门窗路线,即型材的设计、生产、组装、安装、售后都有自己专门的团队,这对于模具厂的发展来说是很好的路线,因为每个型材厂设计的理念都不相同,但这需要我司配套强大的研发,或者说相应的软件来匹配客户的需求,只有做的更专业才有更多的机会。
1.8困难:国内型材生产企业的产能过剩,开机率不饱和。
内部问题是公司销售品种偏少,非门窗挤出模具占比小。
技术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技术提升慢。
1.9上述变化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公司需要加速开发国外市场,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营销更加国际化,技术更加先进。作为一个老企业,我们需要加强企业的整体管理能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全面提升工作积极性。
2、半导体塑料封装模具、装置及配套类设备产品。
2.1公司业务规模:中小型企业
2.2经营区域:半导体客户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北一线地区、西南地区等,故市
场布局主要在西南西北两线和珠三角、长三角三块。
2.3产品类别:设计制造销售半导体封测设备、模具及精密备件、MGP 模具、自动切筋成型系统、AUTO
模盒、自动封装系统、压机、排片机、冲流道机、半导体精密备件。
2.4竞争对手:飞舸(荷兰)、太平洋科技(中国香港)、山田尖端(日本)等半导体封测设备企业。
2.5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随着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发展,行业地位渐强。
2.6优势:
1)历史优久: 1978 年,三佳公司(原 4524 厂)生产出了集成电路塑封模具,30 年来为中国半导体封装厂家提供了各类封装模具千余套,为国内集成电路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品牌影响力:三佳山田是国内老牌的模具制造企业。2001 年,其与日本山田合资,提高了产品的技术水平,为企业立足于半导体行业、实现长远发展注入了品牌影响力;
3)设备资源:公司合资以来,进口了多台慢走丝、电脉冲、光曲磨、坐标磨、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关键工艺设备,同时拥有自己的热处理工厂、电镀工厂,为制造技术提升提供了设备保证;
4)人才资源:三佳具有悠久的模具制造历史,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管理、销售人才,有一支工种齐备、技术较好的技术工人队伍;
5)产业链优势:三佳山田以半导体塑封模具和切筋成型系统为主,富仕三佳主要以生产塑封压机和自动封装系统为主,两个公司居于同一行业,面对相同的客户,形成一条产业链,在营销组合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7劣势:
1)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司目前的技术力量能满足现有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提升工作,研发能力需加快提升;
2)成本相对偏高:用工成本低,协作成本高;
3)地源劣势:工厂离江浙、广东、福建等主要客户所在地较远,给服务和交流带来不便,服务成本相对较高。
(8)机会:
三佳山田加强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加工工艺等;在先进封装方面有所突破,公司综合实力增强。2016、2017 年从国家层面提出大力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中国整体市场需求较大。对于从事半导体设备制造的三佳山田来说,正迎接着发展机遇。
3、新型环保节能 SMD LED 支架类产品及 LED 点胶设备。
3.1产品经营指标:2018 年订单约 1800 万、回笼约 2250 万、收入约 1740 万 。
3.2经营区域:华东、华南地区。
3.3产品类别:2835、5630、020 以及 LED 点胶机等。
3.4竞争对手:一诠精密、博罗冲压、良友五金等。
3.5公司业务关联的宏观经济层面或行业环境层面的发展趋势:LED 行业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价格的进一步降低,LED 将在家居照明、商业照明、工业照明等领域逐步渗透,形成潜力巨大的应用市场。未来随着植物照明、MINI LED 和 MICRO LED 、车用照明等行业的发展,LED 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3.6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在行业里处于中等水平,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变化。
3.7公司的主要行业优势和困难:
优势:我司产品质量稳定,服务及时,在客户、行业里具备良好的口碑。我司主要客户的产品主要供
应海外市场,稳定的质量赢得客户的赞誉。
困难:我司地处内地,交通枢纽不够发达,因此,运输和服务成本较高。
3.8上述变化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公司努力提高质量意识,加快新品研发和批量生产,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使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
4、精密零部件制造、轴承座及配套的注塑件。
4.1公司业务规模:计划 2020 年销售额达到 5000 万元、利润 600 万元。
4.2经营区域:国内、国际市场。
4.3产品类别:冲压轴承座及配套密封组件、其他精密冲压件注塑件。
4.4竞争对手:曲阜裕兴、绍兴华运、桐城天力等。
4.5公司业务关联的宏观经济层面或行业环境层面的发展趋势:带式输送机行业服务领域主要集中在煤炭、冶金、电力、建材、港口、等行业,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持续开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工作,带式输送机行业将逐渐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市场环境将重新优化,2017 年的国际矿业市场在经历过去一整年的沉寂之后,国际市场开始回暖,一些 2016 年未启动的项目开始投向市场。2018 年重点国外客户的订货情况均超出年初的预期,创出海德外贸史上最佳的成绩。依托与现有国际知名客户的长期合作经验及公司的发展情况,越来越多的带式输送机国际知名企业向海德伸出了橄榄枝。 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发展空间广,大幅度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依然是目前行业部分企业的主要出路之一。 开展海外市场“突破”工程,构建产品出口、工程总包和对外投资“三位一体”协同“走出去”的新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加强产业链间的协同合作,互利共赢,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
4.6公司的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的变动趋势:公司规模、质量、技术处于本行业企业前列。
4.7优势:1)规模优势:我公司目前拥有 2 条全自动机器人冲压生产线,年产能达到 600 万件套轴承座,拥有配套密封件产品的注塑生产线,产品规格系列齐全。
2)模具优势:模具种类齐全,拥有配套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加工,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户的需求。
3)品牌优势:公司产品质量在中国带式输送机行业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得到大部分高精端客户的认同,部分重点项目指定使用我公司品牌产品。
4)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具有丰富的产品制造经验,尤其在异型冲压件设计与制造,注塑密封件工艺温差方面以及批量性生产质量控制稳定性方面具有优势。
(4)公司的科技成果转化
表2-3为该公司在2018年知识产权的布局。
表2-3
第三部分 专利情报分析
一、中国专利近10年的模具制造的专利申请分析
1、中国近10年的专利申请趋势
图3-1
如图3-1所示,中国关于模具制造的专利申请数量逐年递增,在2018年高达38109件,由于2019年数据暂未完全更新,截止目前为止已经有8108件,按照近10年的发展趋势,2019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有望突破3万8件;这同时也反映了模具制造的技术研发能力在不断地突破及发展。
2、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
图3-2
图3-2中为中国关于模具制造的专利申请数量前20名的企业或学校,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和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居前三名,其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629、624和498,由此说明这些企业或学校的专利布局比较全面,技术比较先进,处于中国模具制造行业内的研发前端。
二、院校及企业的专利申请分析
1、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检索数据库:incopat
检索日期:2019.12.03
检索使用关键词:( 模具 ) AND SQR:( 哈尔滨工业大学 ),获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年专利申请量及其申请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近10年的专利申请趋势
图3-3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专利技术分布
图3-4
结果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关于模具制造技术共申请专利了1694件,图3-3可以看出在2010年该公司专利申请量出现峰值,尤其2010年之后,申请平均数量较以往基本保持持平,说明该公司自2003年后一直在模具制造技术方面不断地在创新研发及探究。同时,从图3-4可以看出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历年所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型的分布区域,其主要研发重点在于冲压模具的研发(B21)、模具材料的研发(C22)以及压铸模具的研发(B22)等范畴。
2、汉达精密电子的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检索数据库:soopat
检索日期:2019.12.03
检索使用关键词: SQR:( 汉达精密电子),获取汉达精密电子历年专利申请量及其申请趋势。
汉达精密电子近10年的专利申请趋势
图3-5
汉达精密电子的专利技术分布
图3-6
结果分析:汉达精密电子关于模具制造技术共申请专利了1477件,图3-5可以看出在2012年和2013年该公司专利申请量出现峰值,尤其2005年之后,申请平均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且整体较高,说明该公司自2005年后加大模具的研发投入及其专利申请量。同时,从图3-6可以看出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在历年所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型的分布区域,其主要研发重点在于注塑模具(B29)、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08)以及电气元件(H01)等范畴。
3、鸿海精密的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检索数据库:incopat
检索日期:2019.12.03
检索使用关键词:鸿海精密or鸿富锦精密,获取鸿海精密公司及其子公司历年专利申请量及其申请趋势。
鸿海精密近10年的专利申请趋势
图3-7
鸿海精密的专利技术分布
图3-8
结果分析:鸿海精密及鸿富锦精密关于模具制造技术共申请专利了1327件,图3-3可以看出在2007年、2008年和2010年该公司专利申请量出现峰值,尤其2005年之后,申请平均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增长且整体较高,说明该公司自2005年后加大模具的研发投入及其专利申请量;从2012年之后该公司关于模具制造的申请量逐渐减少,跟该公司的主营业务转型有关,其重点不再模具研发方面。同时,从图3-4可以看出鸿海精密及其子公司在历年所申请专利的技术类型的分布区域,其主要研发重点在于电气元件(H01)、计算机运算(G60)以及电通信技术(H04)等范畴。
三、部分专利明细列表
序号 |
标题 |
专利类型 |
申请号 |
申请日 |
申请人 |
发明人 |
1 |
公模内抽驱动结构 |
发明 |
CN201810478581.8 |
2018/5/18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任艳; 吴永兴; 吴珍贵; 赵华 |
2 |
注压模具结构 |
发明 |
CN201810353465.3 |
2018/4/19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白绒; 任艳; 曾桂桥; 吴永兴 |
3 |
无卤阻燃PC导电材料及其产品 |
发明 |
CN201810137210.3 |
2018/2/10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马海丰 |
4 |
彩色PC导电材料及其产品 |
发明 |
CN201810137214.1 |
2018/2/10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马海丰 |
5 |
双铣头的铣料装置 |
CN201810105732.5 |
2018/2/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孙治祥; 刘智伟; 李华雄 |
|
6 |
模具的抽芯结构 |
发明 |
CN201810105716.6 |
2018/2/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白绒 |
7 |
产品的取出结构 |
发明 |
CN201810105735.9 |
2018/2/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孙治祥 |
8 |
可折叠的机构件产品及其成型方法 |
发明 |
CN201810010233.8 |
2018/1/5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郭雪梅; 吴政道 |
9 |
可折叠的机构件产品及其成型方法 |
发明 |
CN201810010300.6 |
2018/1/5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郭雪梅; 吴政道 |
10 |
嵌件的定位安放结构 |
发明 |
CN201711401592.8 |
2017/12/22 |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郭明文 |
表3-1汉达精密电子最新的10个专利
序号 |
标题 |
专利类型 |
申请号 |
申请日 |
申请人 |
发明人 |
1 |
一种直升机用大模数直齿圆柱齿轮精密锻造分流降压复合成形方法及其模具 |
发明 |
CN201910874668.1 |
2019/9/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宗影影; 肖爽; 邵斌; 王继伟; 单德彬; 郭斌 |
2 |
一种直升机用大模数直齿圆柱齿轮精密锻造冷精整成形方法及其模具 |
发明 |
CN201910874673.2 |
2019/9/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宗影影; 肖爽; 邵斌; 王继伟; 单德彬; 郭斌 |
3 |
一种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约束多向模锻方法 |
发明 |
CN201910863020.4 |
2019/9/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徐文臣; 韩越; 徐佳炜; 单德彬; 徐振海 |
4 |
一种环形外缘带长凸耳模锻件成形方法 |
发明 |
CN201910864760.X |
2019/9/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徐福昌; 袁林; 魏庆贺; 徐彦锋 |
5 |
一种钛合金薄壁件热处理与气压成形一体化方法 |
发明 |
CN201910861120.3 |
2019/9/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苑世剑; 王克环; 刘钢 |
6 |
一种粘性介质力学性能评价装置及评价方法 |
发明 |
CN201910853062.X |
2019/9/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王忠金; 冯业坤 |
7 |
一种环保可自给肥料的花盆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 |
CN201910711933.4 |
2019/8/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张昊春; 张时语; 刘星冶; 宋剑鑫; 赵睿; 崔博文; 邢海峰; 钟胜权 |
8 |
一种钛合金薄壁构件快速加热冷模热板成形方法 |
发明 |
CN201910675477.2 |
2019/7/25 |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王克环; 刘钢; 朱明清; 吴冈 |
9 |
一种可变形管道的模具 |
发明 |
CN201910660388.0 |
2019/7/2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孙健; 吕浩楠; 王蓬勃; 杨时敏; 陈俊; 刘彦菊; 冷劲松 |
11 |
一种用于电流自阻加热粉末介质凸模辅助板材成形的模具 |
发明 |
CN201910659486.2 |
2019/7/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蒋少松; 黄敏杰; 肖寒 |
表3-2哈尔滨工业大学最新的10个专利
序号 |
标题 |
专利类型 |
申请号 |
申请日 |
申请人 |
发明人 |
1 |
共模冲压设备及共模冲压方法 |
发明申请 |
CN201711440271.9 |
2017/12/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张华; 丁林; 翟翀 |
2 |
眼用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申请 |
CN201710077879.3 |
2017/2/14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秀纹 |
3 |
不锈钢件与塑料件的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
发明申请 |
CN201710015375.9 |
2017/1/6 |
优尔材料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蒋焕梧; 孙代育; 成乐; 冯源源 |
4 |
注塑件的制造方法及注塑件 |
发明申请 |
CN201610941961.1 |
2016/10/31 |
鸿富泰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穆永进; 陈志强; 付保; 林其生; 郭明昌 |
5 |
成型模具、玻璃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
发明申请 |
CN201610114182.4 |
2016/3/1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戴丰源; 胡朝景; 邱进隆; 张欣华; 黄雍伦; 庄耀坚; 王仲培 |
6 |
模具及使用该模具的成型系统 |
发明申请 |
CN201510269229.X |
2015/5/2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罗国平; 施明峰 |
7 |
开闭器装置及具有该开闭器装置的模具 |
发明申请 |
CN201510258720.2 |
2015/5/20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刘俊; 牛善学 |
8 |
注塑模具及其抽芯机构 |
实用新型 |
CN201520067638.7 |
2015/1/31 |
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鸿准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王勇; 何仁才; 刘风国 |
9 |
模具 |
发明申请 |
CN201410832537.4 |
2014/12/2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庞辉武; 李强; 廖才锋; 李治胜; 占必高; 茹翔 |
10 |
上料机构及设有该上料机构的模具 |
实用新型 |
CN201420840216.4 |
2014/12/2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庞辉武; 付廷华; 廖才锋; 周选清; 曾磊; 涂文涛 |
表3-3鸿海精密最新的10个专利
表3-1、表3-2和表3-3分别给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和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最新10个专利申请,建议相关公司有必要了解其相关重点专利,以便公司在产品开发前,规避其相关专利,避免专利侵权。
从上面所列的表中可以看出,专利发明人的人数基本在2个以上,并且发明人也是不一样的,由此可得知,企业和学院非常注重研发团队创新的建设,如果相关公司需要提升研发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以尝试邀请上述表格中的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学习;此外,相关公司也可以持续跟进这些技术人员作为发明人申请的相关专利,进而考量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确保自己的相关产品可以紧跟行业的发展动向,进而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模具制造技术。
第四部分 模具制造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一、模具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那么现代的数控设备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成组技术与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液压气动技术、光机电技术于一体,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发展和应用,开创了制造业的新时代,使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中国模具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德国、美国等国家落后许多,也比韩国、新加坡等国落后而且国内模具市场过早陷入价格战的误区,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尤其缺乏诚信可靠的市场体系。中国技术含量低的模具已供过于求,市场利润空间狭小;而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高档模具还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密、复杂的冲压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电机/空调模具等高档模具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商数量及能力增加较快。
中国模具总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冲压模具约占37%;铸造模具约占9%;其他各类模具共计约9%。
中国模具分类占比分布(单位:%)
图4-1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模具行业发展较晚,现代模具工业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起步,但经过多年的努力,通过引进国际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较为成熟的设计制造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中国模具制造业已建立起了包括模具技术研发机构、模具生产和供应体系在内的模具工业体系,模具工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有长足发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模具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2017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11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已达1639.88亿元。2013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7.33%。之后进入缓慢增长期,截止至2017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达到了2663.42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2018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2 753亿元左右。随着全球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行业逐步复苏,对于模具尤其是高档模具的需求量也有所扩大,未来发达国家的高档模具市场前景值得期待;同时,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为代表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对于模具的需求量迅速扩大,其装备制造行业对于模具产品的依赖较高,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模具市场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可以预见,全球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只会有增无减,市场规模仍将持续增。
二、模具CAM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具CAM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主要的发展趋势包括以下3个方面。
(1)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模具生产中的设计、制造、装配、检验、测试等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与综合,产品的数据模型可以通过指定的协议传输到各个环节,模具软件功能更加齐全。
(2)模具设计、分析及制作的三维化。使用三维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且三维模型能够在模具结构CAE分析、数控编程、成型过程CAE分析等环节中共享,避免重复建模。三维设计过程直观准确,有利于在生产前发现模具设计中不合理结构。常见的三维设计软件有Pro/E、UG和CATIA等,这些软件都具有参数化设计、基于特征全相关等特点,能够推动模具并行工程发展。
(3)模具软件应用的网络化趋势。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共享能够推动模具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包括模具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共享。将模具软件接入网络,不仅能够提高模具企业内部信息传输的效率,还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在模具行业中推广虚拟设计、敏捷制造等技术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模具加工设备发展趋势
随着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模具加工设备也呈一定的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以下7大类。
(1)电火花加工机床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高效化、精密化的方向发展,如高精度的电火花成形机机床常用于复杂曲面的抛光加工,适用于模具型腔板的复杂曲面的精密加工,提高了模具加工效率。双头电火花机床加工大型模具时的效率是单头火花机的2倍以上,广泛应用于空调、冰箱、电视机、汽车等精密模具零件的加工。
(2)激光加工设备沿着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激光抛光机和5轴联动激光加工机床方向发展。激光抛光是使工件表面的薄层材料在一定波长和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下熔化或蒸发,以达到抛光效果的加工方法,弥补了传统抛光方法很难或不能抛光复杂曲面的缺陷,适用于表面形状复杂的模具零件的加工。5轴联动激光加工机床是多轴激光微加工系统,能够以超高精度加工各种模具零件,进行高精度激光切割、激光钻孔、激光雕刻、激光焊接、激光烧蚀、激光皮纹加工等多种工作。
(3)高速铣削机床主要用于中、大型模具零件的加工,适用于具有复杂曲面的汽车覆盖件模具零件、压铸模具零件、大型注射模零件的加工。目前高速铣削机床主轴转速可达100 000 r/min,加工精度可达0.01 μm,今后高速铣削机床将沿加工精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4)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金属3D打印机逐渐应用于注射模随形冷却水道镶件的加工、模具零件的加工制造及修复等。如DMT MX-250金属3D打印机可用于随形冷却水道的复合制造,EOSINTM400激光烧结3D打印机可用于批量生产模具零件、金属零部件以及快速成型件等。
(5)柔性制造单元及系统朝多功能方向发展,如由单纯加工型的柔性制造系统进一步开发以焊接、装配、检验及板材加工或者铸、锻等制造工序兼具的多种功能柔性制造系统。
(6)高速、高精度加工技术及装备加工速度更快、精度更高。部分超精密加工机床精度可达0.01μm;数控机床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6 000 h,伺服系统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3 000 h。为了适应加工设备的发展,其配套的零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等发展速度也在加快,推动了高速、高精度加工的普及应用。
(7)随着5轴联动机床复合主轴头结构的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降低,5轴联动机床数控系统价格下降,且具备较高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复合主轴头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发展空间大。
模具行业常用的机床及品牌
表4-1
四、模具制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未来,模具技术的发展将朝向“五化”,即高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新型化、融合化。
1、高精密化
随着最近几年的不断学习,中国的模具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发展了一批专门从事高精度模具制造的公司。意识到尺寸的精度是制造高精密高质量、高科技含量产品最重要的因素。要做高精密模具,不外乎有设备和人才2个重要因素,但目前中国在最精密的领域跟国外还有一定距离。毕竟,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国家给与了高度的重视,不远的将来定会实现超越。
2、自动化、智能化
自动化、智能化是提高效率的保障,随着各种配合模具生产的自动化设备(主要是机械手)的普及,以及模具内部标准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主要是热流道),模具生产的效率越来越高了,而且会朝着更高、更好的境界发展。未来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工厂只有几个人,其余全是机器、电脑。以后的工厂只有3种人:管理人,技术人和机器人。
3、新型化
随着技术革新,让原来的很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很多原来很复杂曲折的方式变得很简单。这些都是模具行业新的机遇与挑战,具体来说,是模具设计师们的机遇与挑战。能否掌握新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是一家模具企业生存的命脉。掌握模具高新技术需要深厚的设计和制造底蕴,这些高新技术也成为公司打品牌的资源,争取更优质客户的筹码。现在的战争是无硝烟的技术之战,血拼价格不如血拼技术。只要在技术上创新,做到模具新型化,即使价格高一些也会有大量的客户,这就是品牌的力量。模具永远都是以技术和质量取胜的行业。
4、融合化
融合化即产品研发与模具高度融合。这个趋势也是必然的,这种改变是比流水线代替全能模具师傅更能影响制造业模式的一种改变。简单而言,就是模具设计师和产品研发融合成一个新的岗位,一个能够负责整个产品从外观到机构、再到模具、到模具加工、模具生产、产品组装一系列工作的全新的岗位,成为制造业绝对的核心。